首页 >> 基地网络服务平台 >> 校内课堂 >> 详细内容
 
校内课堂 >> 正文
《MRI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日期:2023-03-21  发布人:医学院  浏览量:1835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MRI检查技术                    

课程代码:02221311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                  

学时学分: 2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MRI检查技术》课程是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专业核心课,同时是医学影像技士(师)证书和MRI大型设备上岗证支撑课程之一,本课程开设在三学期,先修的课程有《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解剖》等,后续的课程有《医学影像诊断学》,该课程的开设为后续课程的开设,以及医学影像技士(师)证书和MRI大型设备上岗证书的考取提供重要基础知识。

(二)课程任务

MRI检查技术》有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在教学上紧密结合放射科MRI岗位特征要求和学生就业去向,重点突出MRI检查技术的实践、技能及思维的培养。理论课程教学中,介绍MRI技术的发展,学习MRI成像原理和常用脉冲序列,对人体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进行重点教学,同时也在MRI模式设备中对此部分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检查部位选取合适的检查脉冲序列。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课程目标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具备爱护病人身体的意识;

2、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3、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MRI检查技术基本知识和成像理论。

2、掌握MRI检查的原则,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以及增强MRI、MRI特殊检查技术以及图像质量控制等,为成为合格的医学影像技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MRI设备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影像设备的操作过程。

2、掌握常规MRI检查的技术要点、临床实际情况的应用,能胜任临床常见部位MRI检查,为从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培养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道德素质:

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具备爱护病人身体的意识

职业素质:

1.具有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2.具有自我管理能力、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2、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意识。

1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和检查操作专业理论;

掌握MRI检查技术基本知识和成像理论

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操作防护与质量控制知识;

掌握MRI检查的原则,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以及增强MRIMRI特殊检查技术以及图像质量控制等,为成为合格的医学影像技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能够熟练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岗位诊疗操作并具有处理影像检查相关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能力;

熟练掌握MRI设备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影像设备的操作过程。

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中的毕业指标。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结构

1、绪论

2、MRI原理

3、MRI脉冲序列

4、MRI应用技术

5、MRI质量控制

6、人体各部位MRI检查技术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学时分配

备注     (线上/

线下)

理论

(理实一体)

实践

 

项目一

绪论

任务一 MRI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应用评价

2

2

0

线下

项目二

MRI原理

任务一 MRI现象

2

2

0

线下

任务二 MRI成像

2

2

0

线下

项目三

MRI脉冲序列

任务一 脉冲序列的组成

2

2

0

线下

任务二 常用脉冲序列

2

2

0

线下

项目四

MRI应用技术

任务一 组织抑制技术

2

2

0

线下

任务二 MRI血管成像

2

2

0

线下

项目五 MRI质量控制

任务一 MRI图像质量参数及其与MRI图像质量的关系

2

2

0

线下

项目六

人体各部位MRI检查技术

任务一 颅脑MRI检查

6

2

4

线下

任务二 脊柱与脊椎MRI检查

4

2

2

线下

任务 腹部与盆腔MRI检查

4

2

2

线下

任务四 骨与关节MRI检查

6

2

4

线下

 (三)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岗课赛证融通

项目

任务

内容要求

融入思政元素

对应的“”岗、证、赛“”

内容

项目一

绪论

任务一 MRI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应用评价

1.掌握: MRI 技术的特点:特殊吸收率的概念及其标准。

2.熟悉: MRI 技术的应用评价; MR 检查安全性; MRI 检查的生物学效应。

3.了解: MR 现象的发现; MRI 技术的诞生; MRI 技术的发展; MR 生物领域的应用。

1、医学伦理

2、人文关怀和安全意识

3、职业道德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

2、具备爱护病人身体的意识

项目二

MRI原理

任务一 MRI现象

  1. 掌握:磁共振发生的基本条件 

2.熟悉:质子弛豫过程

3.了解:原子核的特性。

 

MRI成像原理

任务二 MRI成像

  1. 掌握:MR 信号的产生及 MR 信号的空间定位

2.熟悉:弛豫时间及其与信号强度的关系。

3.了解: K 空间的概念及填充方式.

 

岗:进行MRI空间定位

证:MRI成像原理

项目三

MRI脉冲序列

任务一 脉冲序列的组成

1.掌握:自旋回波序列;反转恢复脉冲序列。

2.熟悉:脉冲序列的相关成像参数。

3.了解:脉冲序列的组成。

 

岗:根据检查部位和临床要求选择合适的脉冲序列

证:脉冲序列的结构及特点

任务二 常用脉冲序列

1.掌握: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及其各自衍生序列的结构及检测原理。

2.熟悉:常用脉冲序列及各自衍生序列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3.了解:脉冲序列的分类。

 

岗:根据检查部位和临床要求选择合适的脉冲序列

证:脉冲序列的结构及特点

项目四

MRI应用技术

任务一 组织抑制技术

1.掌握:组织抑制技术的成像原理。

2.熟悉:组织抑制技术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特点。

3.了解:磁敏感加权成像等应用技术的图像后处理。

 

岗:根据检查部位和临床要求选择合适的组织抑制技术

证:组织的脂肪抑制技术

任务二 MRI血管成像

1.掌握:血管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

2.熟悉: MR 血管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及 MR 水成像的图象后处理。

3.了解:灌注成像、 MR 波谱成像、 MR 脑功能成像。

 

岗:根据检查部位和临床要求选择合适的血管成像技术

证:MRI血管成像技术

项目五 MRI质量控制

任务一 MRI图像质量参数及其与MRI图像质量的关系

1.掌握: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及空间分辨力概念; MR 成像参数的内涵。

2.熟悉: MR 成像参数与 MR 图像质量的关系;金属伪影、卷褶伪影及磁化率伪影的产生原因、图像特征及消除方法。

3.了解: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及空间分辨力的影响因素;其他 MRI 伪影的产生原因、图像特征及消除方法。

 

 

岗:协调影响 MR 图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实现 MR 图像各质量参数及其与成像时间之间的平衡

证:MRI伪影、图像质量参数及其影像因素

项目六

人体各部位MRI检查技术

任务一 颅脑MRI检查

1掌握: MR 检查原则;各部位 MRI 检查适应证:各部位 MRI 检查的成像中心、常用扫描序|列及其定位技术。

2.熟悉: MRI 检查禁忌证;各部位射频线圈的选择及其扫描参数的设置;增强检查使用对比剂剂量、扫描序列、延时时间及其期相;各部位图像质量要求;各部位相关疾病的 MRI 检查策略

3了解:各部位 MRI 检查的注意事项;图像后处理。

 

  1. 人文关怀
  2. 职业道德

岗:进行MRI各部位的检查

证:MRI检查原则、适应症和禁忌症

任务二 脊柱与脊椎MRI检查

任务 腹部与盆腔MRI检查

任务四 骨与关节MRI检查

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1、过程性评价: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种,各按100分计数。

1理论考核方法: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

2)技能考核方法:学生随机抽取1个检查体位,模拟临床工作上影像检查全过程,技能考核成绩由老师依据检查体位评分标准综合评定。

 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考核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50%20%30%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提问、作业等组成,实训成绩主要是影像技能考核

2.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实习前综合考核,由校内专业教师与实训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

成绩

组成

考核/考评环节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

目标

平时成绩

 

 

课堂出勤率

课堂出勤率

素质目标: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课堂活动参与

课堂活动参与

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

实训成绩

 

对人体各部位的MRI检查操作过程

检查前准备

素质目标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具备爱护病人身体的意识;
  2. 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有一定分析。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意识

知识目标

熟悉MRI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检查过程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MRI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影像设备的操作过程。

2、掌握常规MRI检查的技术要点、临床实际情况的应用,能胜任临床常见部位MRI检查。

 

图像处理

知识目标

1、掌握MRI图像质量控制。

 

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知识目标

1、掌握MRI检查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MRI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各部位的检查技术以及图像质量控制等。

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一)教学要求

1、教学模式

 课程《MRI检查技术》采用“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入训练中,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学生的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和示范法、实训基地场景教学法、反馈教学等,积极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其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尽量安排在实训基地和附属医院进行,让学生早期接触并熟悉影像设备;同时利用标准化病人,组织讨论或角色扮演法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通过“教、学、做”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具备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所必须的职业能力。

2、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1. 实训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性讲解和学生自

己动手练习,增强学生对人体各个部位检查技术的认识。能根据患者的病例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完成检查操作,独立应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并进行处理,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影像检查医生打好基础。

3、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图片、动态图像、视频教学等。  

4、教学情境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学生在该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需充

足的时间进行影像实训,老师在理论课讲解结束后,应组织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训室进行实训操作,通过系统性实训操作的练习,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课程资源

1.线上资源:

https://mooc1.chaoxing.com/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Id=223167483&clazzid=51933397&edit=true&v=0&cpi=0&pageHeader=0

2.线下资源

1)选用教材:周学军、孙建忠主编的《MRI检查技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4月年出版。

2)参考书籍:医学影像技术学 王鸣鹏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

3)实训资源:

1、校内实训:模拟MRI设备一台

2、校外实训:现有综合性二甲以上校外实训基地29所。

(三)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由专、兼职教师合作教学,成员5人,其中专

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5人,专任教师要求初级职称,有本科以上学历,应具有3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或企业挂职锻炼实践经历;兼职教师要求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在医学影像行业或三甲以上医院工作的专家、技术骨干,能胜任本课程综合实训的教学指导。

(四)课程评估

1.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2.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

七、授课进程与安排

 

 

 

 

 

 

 

 

 

 

 

 

 

 

授课内容整合及进度表

周别

授课内容

学时

备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MRI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MRI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评价

第三节 MRI检查安全性及生物学效应

2

 

第二章 MRI原理

第一节 MR现象

1

 

4

第二章 MRI原理

第一节 MR现象

1

 

第二章 MRI原理

第二节 MR成像

2

 

 

第三章 MRI脉冲序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由感应衰减序列

第三节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2

 

第三章 MRI脉冲序列

第四节 翻转恢复脉冲序列

第五节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第六节 平面回波序列

1

 

6

第三章 MRI脉冲序列

第四节 翻转恢复脉冲序列

第五节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第六节 平面回波序列

1

 

第四章 MRI应用技术

第一节 组织抑制技术

第二节 MR血管成像

2

 

7

第四章 MRI应用技术

第三节 MR水成像

第四节 MR功能成像技术

第五节 其他MRI应用技术

2

 

第六章 MRI质量控制

第一节 MR图像质量参数

第二节 MR成像参数及其与MR图像质量的关系

第三节 MR图像质量控制

1

 

8

第六章 MRI质量控制

第一节 MR图像质量参数

第二节 MR成像参数及其与MR图像质量的关系

第三节 MR图像质量控制

1

 

颅脑MRI检查技术

2

 

9

脊柱与脊椎MRI检查

2

 

腹部与盆腔MRI检查

1

 

10

腹部与盆腔MRI检查

1

 

骨与关节MRI检查

2

 

11

颅脑MRI检查技术实训

2

 

颅脑MRI检查技术实训

1

 

12

劳动节

 

 

劳动节

 

 

13

脊柱与脊椎MRI检查实训

2

 

腹部与盆腔MRI检查实训

1

 

14

骨与关节MRI检查实训

1

 

骨与关节MRI检查实训

2

 

 

八、审核

课程负责人

审核

 

 

 

 

 

 

 

 

 

               字:

               间:

教研室主任

审核

 

 

 

 

 

 

           

               字:

                        间:

教学单位负责人

审核

 

 

 

 

 

             

              

                字:

                间:

教学工作部负责人审核

 

 

 

 

 

  

                           

                字:

               间:

 

 

核发:0 点击数:1835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