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地网络服务平台 >> 校内课堂 >> 详细内容
 
校内课堂 >> 正文
《放射物理与防护》 课程标准
日期:2023-02-22  发布人:医学院  浏览量:185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放射物理与防护》                    

课程代码: 02221210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学时学分:  52学时  3学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放射物理与防护》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是放射医学技术士、师、主管技师等证书支撑课程之一,本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先修的课程物理学知识,为后续的课程如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核医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服务。是该专业学生必备的物理基础。

(二)课程任务

通过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及防护实训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和全面对电离辐射防护的思想,掌握电离辐射产生的生物效应以及对机体可能产生危害的原理,研究放射线的性质、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辐射防护措施和标准,以保障放射工作从业人员、被检查者或治疗者及公共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为今后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课程目标

素质目标:

1.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具备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素养;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严格遵守X线检查的最优化原则。

3.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爱护设备的良好意识。

4.具备恪守医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X线的产生原理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2.掌握辐射防护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了解放射线的测量及其相关治疗剂量学。

4. 掌握电离辐射的相关法律法规。

5. 实际应用中如何防护。

能力目标:

1.掌握X线的产生过程,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

2.能利用放射线的辐射作用,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3.掌握放射线的基本屏蔽方法,

4.能根据被检者身体素质及常见疾病进行辩证,并制定个性化的电离辐射防护方案;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1.能认识放射线为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

2.放射线的发生发展历程。

 

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1.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恪守医生职业道德;

2.遵守电离辐射的相关法律法规。

 

具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思维。

  1. 培养工作严谨,做事仔细,防止操作不当引起伤害;

2.如遇意外情况,要及时正确应急处理。

具备有辐射装置如何产生及怎样有效的防护,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过程不断培养辩证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中的毕业指标。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结构

基本理论:放射线的产生、常用的辐射量、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

基本技能:放射线屏蔽方法、医疗照射的放射防护。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学时分配

备注     (线上/

线下)

理实一体

实践学时

 

项目一:

基础概述

任务一

物质的结构

2

2

0

线下

任务

核转变

2

2

0

线下

项目二

:放射线产生

任务一

医用放射线的产生

10

6

4

线下

任务

放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4

0

线下

任务

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4

2

2

线下

项目三

:单位测量

任务一

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

2

2

0

线下

任务二

放射线的测量

2

2

0

线下

项目四:

射线的影响

任务一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4

4

0

线下

项目五:

放射法规

任务一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8

4

4

线下

项目六:

放射防护

任务一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12

8

4

线下

合计:50学时

 

 (三)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岗课赛证融通

项目

任务

内容要求

融入思政元素

对应的“岗、证、赛”内容

项目一:

基础概述

任务一

物质的结构

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

树立对物质的整体认识

树立对物质的整体认识;以及放射医学技术考试

任务

核转变

能了解核转变有哪些方式;放射线核素在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中对人体的防护

1.对人体的电离辐射防护;

2.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考核;

项目二

:放射线产生

任务一

医用放射线的产生

 掌握放射线是如何产生及机制

临床应用中可以为患者做好防护的基础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考核;

任务

放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掌握放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应用中做好防护,培养人道主义精神。

1.了解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

2.医患沟通及诊疗过程;

3.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

4.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考核;

任务

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能正确认识射线在产生过程衰减。

更好了解射线在临床中的应用

1.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

2.了解放射线在产生过程中的衰减

项目三

:单位测量

任务一

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培养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热爱专业知识学习。

1.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

2.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考核;

任务二

放射线的测量

能正确对照射量、吸收剂量的测量,射线质的测定。

 

培养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1.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

2.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考核;

项目四:

射线的影响

任务一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能正确认识放射线对人体损伤的临床表现

关心被检者的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1.了解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

2.医患沟通及诊疗过程;

3.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

4.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考核;

项目五:

放射法规

任务一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能正确认识放射线给人类带来危害

遵守法律法规,热爱职业岗位

1.了解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

2.医患沟通及诊疗过程;

3.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

4.熟悉相应的放射防护法规。

项目六:

放射防护

任务一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防护实施的要求

更利于关心被检者的健康

1.了解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

2.医患沟通及诊疗过程;

3.放射医学技术士资格考试,

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

成绩

组成

考核/考评环节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

目标

思政考核

 

职业素养

  1. 能否发扬人道主义,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做好防护;
  2. 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

3.是否知晓有关放射法律法规。

素质目标1、2、3、4

知识目标1、4、5

能力目标3、4

劳模精神

放射防护技能操作过程是否加强练习,形成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为患者的服务精神及责任意识。

知识目标1、2、3、4、5

能力目标1、2、3、4、

理论运用

 

课前任务

考核学生学习平台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教学。

知识目标1、2、3、4、5

 

课中教学

课堂上进行提问,同时讲解疑难问题。

能力目标1、2、3、4

课后反馈

通过布置作业,加强知识点巩固。

知识目标1、2、3、4、5

 

实训训练

操作规范性

 

考核学生之操作过程中操作流程的规范性;防护的标准。

知识目标1、2、3、4、5

能力目标1、2、3、4

 

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一)教学要求

课程内容主要是以理实一体教学为主,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二)课程资源

1.线上资源:

https://mooc1-1.chaoxing.com/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Id=204613609&clazzid=9830972&edit=true&v=0

2.线下资源

1)选用教材:选用《放射物理与防护》王鹏程、李迅茹,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参考书籍:《放射医学技术士(师)资格考试指导》;《医用影像物理学》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书籍。

3)相关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放射物理与防护》课程标准。

4)实训资源:专业需有有相应的设备实训室、DR实训室、CT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专业核心课程和平台课程综合实训、教学实习和学生跟岗实习需要,现有综合性二甲以上校外实训基地29所。

(三)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由本校专职教师教学,成员3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100%;专任教师要求讲师及以上职称,或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都有在临床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

(四)课程评估

本课程实施完成后,课程组应分析学生学习成效,评估

课程目标达成度。

七、授课进程与安排

 

 

 

 

 

 

 

 

 

 

 

 

 

 

授课内容整合及进度表

周别

授课内容

学时

8

 

 

第一章  物质的结构

第一节  原子核结构、核外电子的结构

第二节  磁共振

2

9

第二章  核转变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衰变的类型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第三节 医用放射性核素的生产与制备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

2

实训一  医用辐射装置的构造

2

10

实训二  医用放射线的临床应用

2

第三章 医用放射线的产生(一)

第一节 X线的发现及用途

第二节 X线的本质与特性

2

11

医用放射线的产生(二)

第三节 X射线的产生条件与装置

第四节 X线产生原理

2

第三章 医用放射线的产生(三)

第五节 X射线的量与质

第六节 X射线的产生效率

第七节 X射线的空间分布

2

12

实训三  放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2

第四章  放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2

13

第四章 放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二)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过程

第四节 各种作业发生的相对几率

2

第五章 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第一节 单能X射线在物质中衰减规律

第二节 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第三节 诊断放射学中X射线的衰减

第四节 X射线的临床应用

2

14

第六章 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第一节 描述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和单位

第二节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辐射剂量和单位

2

第七章 放射线的测量

第一节 照射量的测量

第二节 吸收剂量的测量

第三节 射线质的测定

第四节 辐射剂量学评价

2

15

第九章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一)

第一节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2

第九章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二)

第二节 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

2

16

实训四  数字化X线摄影在检查过程中的防护

2

实训五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在检查过程中的防护

2

17

第十章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一)

第一节  放射防护法规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

第三节  放射防护标准介绍

2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二)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的实施

放射防护管理

2

18

实训六  放射线屏蔽防护的方法

2

实训七  医用放射线的防护要求

2

19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一)

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射线屏蔽材料

2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二)

第三节  射线屏蔽厚度的确定方法

2

20

第十二章 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一)

第一节  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

2

第十二章 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二)

第二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

第三节  核医学检查的辐射防护

2

 

机动

2

八、审核

课程负责人

审核

 

 

 

 

               字:

               间:

教研室主任

审核

 

 

 

 

           

               字:

                        间:

教学单位负责人

审核

 

 

 

             

              

                字:

                间:

教学工作部负责人审核

 

 

 

  

                           

                字:

               间:

 

 

核发:0 点击数:1850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