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
(2023年2月修订)
教学工作部制
目 录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设备学
课程代码:02221402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
学时学分: 2分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是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同时是医学影像技士证书和CT/MRI大型设备上岗证支撑课程之一,本课程开设在二学期,先修的课程有《放射物理与防护》,后续的课程有《DR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该课程的开设为后续课程的开设,以及医学影像技士(shi和CT/MRI大型设备上岗证证书的考取提供重要基础知识。
本门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中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特点,对X线发生装置、诊断X线机、数字X线设备、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基本机构、工作原理等做重点学习内容,同时对PACS做简要介绍。利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实训基地的DR、CT和设备实训室等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做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能够真正独立操作影像设备。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
2、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3、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意识。
知识目标:
2、掌握从事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X线机、CT机和MRI机等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能独立操作医学影像设备。
2、能说出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构成、电路原理,能够初步分析、解决、维护各种医学影像设备。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
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具备爱护病人身体的意识;
|
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
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意识。 |
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
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
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性能、维护保养基本知识; |
熟练掌握X线机的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影像设备的操作过程。 |
具有医学影像图像获取、分析、处理、储存、打印和传输的能力,能熟练应用HIS/RIS/PACS系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
熟练掌握X线机、CT机和MRI机等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能独立操作医学影像设备 |
2、X线发生装置
3、诊断X线机
4、数字X线设备
5、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6、磁共振成像设备
7、其他影像设备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教学内容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备注 (线上/ 线下) |
||
理论 (理实一体) |
实践 |
|
||||
项目一 绪论 |
任务一 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特点 |
2 |
2 |
0 |
线下 |
|
X线诊断机设备 |
任务一 X线发生装置 |
6 |
4 |
2 |
线下 |
|
任务二 诊断X线机 |
4 |
4 |
0 |
|||
任务三 数字X线设备 |
6 |
4 |
2 |
|||
项目二 CT成像设备 |
任务一 CT设备基本组成 |
2 |
2 |
0 |
线下 |
|
任务二 CT设备各部件功能 |
4 |
4 |
0 |
|||
任务三 CT设备的操作 |
4 |
0 |
4 |
|||
项目三 MRI成像设备 |
任务一 MRI设备基本组成 |
2 |
2 |
0 |
线下 |
|
任务二 MRI设备各部件功能 |
2 |
2 |
0 |
|||
任务三 MRI设备的操作 |
2 |
0 |
2 |
|||
项目四 其他影像设备 |
任务一 超声成像设备 |
1 |
1 |
0 |
线下 |
|
任务二 核医学成像设备 |
1 |
1 |
0 |
任务 |
内容要求 |
融入思政元素 |
对应的“”岗、证、赛“” 内容 |
|
项目一 绪论 |
任务一 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特点 |
1、掌握DR、CT、MRI大型设备的组成结构 2、掌握各部件的功能 3、能够熟练操作DR、CT和MRI设备 4、做好大型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 |
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
1、DR、CT和MRI岗位中大型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 2、CT、MRI大型设备上岗证的重要内容,时医学影像技士的基础知识内容 4、是DR、CT和MRI技能大赛中对于设备的操作技能和正确使用技能。 |
X线诊断机设备 |
任务一 X线发生装置 |
|||
任务二 诊断X线机 |
||||
任务三 数字X线设备 |
||||
项目三 CT成像设备 |
任务一 CT设备基本组成 |
|||
任务二 CT设备各部件功能 |
||||
任务三 CT设备的操作 |
||||
项目四 MRI成像设备 |
任务一 MRI设备基本组成 |
|||
任务二 MRI设备各部件功能 |
||||
任务三 MRI设备的操作 |
||||
项目五 其他影像设备 |
任务一 超声成像设备 |
|||
任务二 核医学成像设备 |
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医学影像设备学》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性考试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
考核方式:出勤和课堂表现、期末考试、毕业考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占30%、实训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闭卷)占40%。
1、 理论评价:通过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核,闭卷考核来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过程评价:通过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出勤情况等等对该学生的平时学习进行考核
成绩 组成 |
考核/考评环节 |
考核/评价细则 |
对应课程 目标 |
平时成绩
|
课堂出勤率 |
课堂出勤率 |
素质目标: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
课堂活动参与 |
课堂活动参与 |
||
作业完成情况 |
作业完成情况 |
||
实训成绩
|
DR设备的操作 |
检查前准备 |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X线机、CT机和MRI机等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能独立操作医学影像设备 2、能说出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构成、电路原理,能够初步分析、解决、维护各种医学影像设备。 |
CT设备的操作 |
摄影过程 |
||
MRI设备的操作 |
图像处理 |
||
期末考试成绩 |
期末考试 |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
知识目标: 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
2、教学方法
(1)要求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涉及上要具有前瞻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结构不断精简,功能不断增强及多养护,教学中应注意不断补充医学影像设备的最新发展动态。
(2)该课程在教学上要和前后课程内容具有较好的衔接性。教学过程中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意与医学影像设备课程的衔接。教材的编写应便于学生阅读、学习,注意语言通俗和行文流畅,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的,并通过节后自测检验学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PPT、视频教学等手段。
4、教学情境
(1)任课教师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同时注重前沿知识的更新。
(2)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多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实践教学采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与实习医院(基地)设备相结合的方法,充分依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优势进行教学。
(二)课程资源
1.线上资源:(需提供资源所在网址)
https://mooc1.chaoxing.com/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Id=223167483&clazzid=51933397&edit=true&v=0&cpi=0&pageHeader=0
2.线下资源
(1)选用教材:黄祥国、李燕主编《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8月。
(2)参考书籍:《医学影像设备学实训与学习指导》
裴作升,黄祥国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8
(3)实训资源:
校内实训:8台超声诊断仪和1台DR、一台模拟CT、设备实训室一间。
校外实训:现有综合性二甲以上校外实训基地29所。
人,其中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2人,应具有2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或企业挂职锻炼实践经历;兼职教师要求有本科学历,副高职称,在医学影像行业或三甲以上医院工作的专家、技术骨干,能胜任本课程综合实训的教学指导。
(四)课程评估
2.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
七、授课进程与安排
授课内容整合及进度表 |
周别 |
授课内容 |
学时 |
备注 |
2 |
第一章 绪论 |
2 |
|
|
3 |
第二章诊断用X线机基本装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X线管装置 |
2 |
|
|
4 |
第二章 诊断用X线机基本装置 第三节 高压发生装置 第四节 控制装置 |
2 |
|
|
5 |
第三章 诊断X线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规X线机 |
2 |
|
|
6 |
第三章 诊断X线机 第三节 程控X线机 第四节 高频X线机
|
2 |
|
|
7 |
第四章 数字X线设备 第一节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第二节 数字X线摄影系统 |
2 |
|
|
8 |
第四章 数字X线设备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 第四节 医用相机 |
2 |
|
|
9 |
数字X线机设备实训 |
2 |
|
|
10 |
数字X线机设备实训 |
2 |
|
|
11 |
第五章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CT设备基本组成 |
2 |
|
|
12 |
第五章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第二节 CT设备质量保证 |
2 |
|
|
13 |
第五章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第三节 螺旋CT设备实例 |
2 |
|
|
14 |
CT设备实训 |
2 |
|
|
15 |
CT设备实训 |
2 |
|
|
16 |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MRI设备基本组成 |
2 |
|
|
17 |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设备 第三节 MRI设备质量保证 |
2 |
|
|
18 |
MRI设备实训 |
2 |
|
|
19 |
其他影像设备 |
2 |
|
|
|
合计 |
36 |
|
八、审核
课程负责人 审核 |
签 字: 时 间: |
教研室主任 审核 |
签 字: 时 间: |
教学单位负责人 审核 |
签 字: 时 间: |
教学工作部负责人审核 |
签 字: 时 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