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地网络服务平台 >> 校内课堂 >> 详细内容
 
校内课堂 >> 正文
《介入诊疗技术》 课程标准
日期:2023-02-21  发布人:医学院  浏览量:137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介入诊疗技术                      

课程代码:02221314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                  

学时学分:24学时/2学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介入诊疗技术》课程是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专业核心课,同时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放射技士证书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先修的课程有人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医学影像设备学、内科学、外科学,后续的课程有岗位实习;《介入诊疗技术》是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在其引导下经血管或经皮穿刺途径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属于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之间的交叉学科,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核心课程。

(二)课程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吸纳介入诊疗技术新发展、新技术,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医学影像技术--介入诊疗的知识水平,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课程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岗位工作要求,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指导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和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情操。

知识目标:

1.掌握介入放射的临床应用,常用的介入器械及医学影像导向设备;利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治疗和诊断常见的病症;

2.理解介入放射学常用方法的操作要点、适应症及并发症;

3.了解目前各种不同疾病进行临床综合治疗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熟练的操作常用的介入引导设备;

2.能正确的识别常见的介入器械的作用及用途。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熟悉介入诊疗和放射治疗基本理论;

知识目标

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医学影像技术的操作防护与质量控制知识

素质目标、知识目标

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中的毕业指标。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结构

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及疾病种类,将《介入诊疗技术》课程内容分为常用技术、神经血管、肿瘤、心血管、外周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等8个部分,按照介入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术后评价等典型介入诊疗步骤进行教学。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学时分配

备注     (线上/

线下)

理论

(理实一体)

实践

 

 

项目一

 

任务一 常用介入诊疗技术

4

4

 

线下

项目二

任务一 脑血管造影术

2

2

 

线下

线下

线下

任务二 出血性脑血管介入诊疗

任务三 缺血性脑血管介入诊疗

项目三

任务一 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

2

2

 

线下

项目四

任务一 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

2

2

 

线下

任务二 主动脉疾病介入诊疗

2

2

 

线下

项目五

任务一 冠状动脉造影术

2

2

 

线下

项目六

任务一 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应用

2

2

 

线下

项目七

任务一 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应用

2

2

 

线下

项目八

任务一 泌尿系统疾病的介入应用

2

2

 

线下

 

考试

2

 

 

线下

 

 (三)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岗课赛证融通

项目

任务

内容要求

融入思政元素

对应的“”岗、证、赛“”

内容

常用诊疗技术

常用介入诊疗技术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术后评价

职业素养、熟练技术

介入岗位标准、影像职业资格考试(放射技士)

神经血管

脑血管疾病诊疗技术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术后评价

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熟练技术

介入岗位标准、影像职业资格考试(放射技士)

肿瘤

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术后评价

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熟练技术

介入岗位标准、影像职业资格考试(放射技士)

外周血管

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术后评价

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熟练技术

介入岗位标准、影像职业资格考试(放射技士)

心血管

心血管的介入治疗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术后评价

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熟练技术

介入岗位标准、影像职业资格考试(放射技士)

呼吸

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术后评价

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熟练技术

介入岗位标准、影像职业资格考试(放射技士)

消化

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术后评价

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熟练技术

介入岗位标准、影像职业资格考试(放射技士)

泌尿

泌尿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及术后评价

职业素养、熟练技术

介入岗位标准、影像职业资格考试(放射技士)

......

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

成绩

组成

考核/考评环节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

目标

素质考核(40%)

课前任务

考核学生学习平台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根基监测数据进行打分

知识目标1、2、3

作业测验

考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实时作业、环节测验的情况,根据平台监测数据进行评级

知识目标1、2、3

职业道德、医德医风

是否能合理选择及识别造影检查方法、是否做到人文关怀

素质目标1、2、3

能力考核(60%)

期末考评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结合行业标准,制作期末理论测试试卷,根据答案标准得分

能力目标1、2、3

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一)教学要求

1.教学模式

理论讲授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尽量做到工学结合。

2.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根据专业层次的教学要求,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图文并茂,动、静态图结合的多媒体课件。以理论讲授为主,配以适当的视频教学、录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使学生了解介入放射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器械,以及血管和非血管介入的基本操作及适应证、禁忌证等,目的是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通过多媒体授课及临床见习,增加对常见、多发疾病介入治疗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以临床常见疾病为重点,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及时了解现代介入放射学的新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实训教学:目前校内没有相应的实训条件,所以只能通过见习的方式来进行。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PPT、视频教学等手段。

(二)课程资源

1.线上资源:(需提供资源所在网址)

2.线下资源

1)选用教材:介入放射学

2)参考书籍:介入放射学基础

3)相关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4)实训资源:校外实训实习医院20余家

(三)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由专、兼职教师合作教学,成员3人,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2人,专任教师均为中级职称,本科学士学历,均具有1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或企业挂职锻炼实践经历;兼职教师为本科学历,副高级职称,在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从事介入工作。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能胜任本课程综合实训的教学指导。

(四)课程评估

本课程实施完成后,课程组应分析学生学习成效,评估

课程目标达成度。

七、授课进程与安排

 

 

 

 

 

 

 

 

 

 

 

 

 

 

授课内容整合及进度表

周别

授课内容

学时

备注

2

常用介入诊疗技术

2

 

3

2

 

4

神经血管诊疗技术

2

 

5

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

2

 

6

外周血管的综合介入治疗

2

 

7

2

 

8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技术

2

 

9

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2

 

10

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2

 

11

泌尿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

2

 

12

机动

2

 

13

考试

2

 

 

八、审核

课程负责人

审核

 

 

 

 

 

 

 

 

 

               字:

               间:

教研室主任

审核

 

 

 

 

 

 

           

               字:

                        间:

教学单位负责人

审核

 

 

 

 

 

             

              

                字:

                间:

教学工作部负责人审核

 

 

 

 

 

  

                           

                字:

               间:

 

 

核发:0 点击数:1370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