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第三节 铜仁地区财政学校

一、学校沿革(1958——2002

铜仁地区财政学校是贵州省人民政府1978年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中专学校。其前身是铜仁地委1958年批准成立的“铜仁专区财贸职工业余学校”,1964年初经地委批准,财贸职工业校更名为“铜仁地区财经干部学校”,1978年经省政府批准,铜仁财干校升格为普通中专,校名为“贵州省铜仁地区财贸学校”。1986年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铜仁地区财政学校”。2002625月,贵州省政府行文批准铜仁地区农业学校、铜仁地区财政学校、铜仁地区卫生学校、铜仁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铜仁地区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成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二、艰苦初创(19581990

1958年,铜仁地委决定建立铜仁专区财贸职工业余学校,校舍是一栋在纺织品公司旁的300平方米的木质结构旧房,在职工业校负责的只有余信达一人,没有正式教职工。业校的任务是不定期地为全区财贸职工举办短训班,上课所需教师临时抽调。1959年至1963年办短训班,共培训学员约500余名。1964年初,经地委批准,“铜仁财贸职工业校”更名为“铜仁地区财经干部学校”,校址由共同路迁到杨家塆路16号,主持校务工作的是副校长张正伦,另有教职工七人。办学形式仍为短训, 1964年至19666月,铜仁财干校共培训学员300余人。

1966年下半年至1973年冬,铜仁财干校也受到“文革”运动的严重冲击,停止办学“闹革命”。1974年地委决定:财干校改由地革委办公室领导,薛廷连任支部书记、校长,李玉嶺任副校长,有教职工14人。同年,财干校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一样也恢复办学“闹革命”,办学形式仍是短训。1974年至1977年,财干校共培训学员200余人。

19787月,省政府批准在铜仁财干校的基础上,建立“贵州省铜仁地区财政学校”。铜仁地委决定:薛廷连同志任校长,时有教职工25人。同年财校获省教育厅批准,计划招生一个班50名,招生对象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1979年,财校获准招生100名,招生对象从此改为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

1980年财校获得财政拨款,修建了第一栋学生宿舍楼及一座简朴的礼堂。当年招生150人,在教室紧缺的情况下,一些班轮流在礼堂上课。

1981年,根据省财办的指示,开设农产品管理专业,获准招生100人,为办好这个专业,学校领导采取措施克服了师资、教材两缺的困难,还因为礼堂成了危房不能继续用来上课,就改在食堂饭厅里合班上课。

1982年获准招生100人,1983年铜仁财校获准增设成人(职工)中专班,学制二年半。当年招成人中专5个班学生235人。这一年在校生增至7个班335人。同年财校获财政拨款,修建了第一幢教职工宿舍楼。

1984年财校获准招生93人,制订并实施《关于学生成绩考核、升留级及毕业的规定》、《铜仁财校关于教师岗位津贴试行办法》。

1985 1986年,财校分获普通中专招生指标50人、100人,成人中专招生55人。同年地区会计函授站改建为地区会计辅导站(设在财校内,由张羽鹏负责),并在铜仁、松桃等七个县建立函授点,由地区辅导站统一组织授课,巡回放映教学幻灯片。19871990年辅导站和函授点共招生800余人。

1987年,财校在职教职工增至75人,其中校领导4人、中层干部8人、教师25人,同年获准普通中专招生100人。

1988年,财校评聘高级讲师3人(含退评2人)、讲师14人、助理讲师10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5人。

1989年,财校获准招生144人,同年获财政拨款对食堂进行了改扩建。1990年获准招生152人。获财政拨款动工修建两幢教职工宿舍楼。

19851990年,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财校相继送出5名青年教师到高校培训或进修,提高其学历和专业素质,其中优秀毕业生文卫、王顺敖到省外财政类高校深造,本科毕业后回财校执教。

19781990年,财校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在校生由1978年的50人增至年均约250人,12年共培养了普通中专毕业生1198人,成人中专毕业生380人,函授中专毕业生800余人;建筑面积由1715平方米增至6943平方米,初步改善了财校办公教学条件和师生员工住宿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