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铜仁职业技术大学是202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贵州省铜仁市,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校园总占地1397亩。

学校底蕴深厚,追求卓越。学校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8年国立三中江口分校农职部。学校萌发于民族觉醒之时,诞生于新世纪奋发之际,成长于民族复兴之中,始终深耕黔东革命老区,秉承红色基因,矢志不渝追求卓越发展,2013年以优秀等次建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成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获评国家优质高职院校,2021年成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2024年以优秀等次完成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

学校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围绕贵州“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立足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设有农学院、药学院、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现代畜牧、动物医学、设施园艺、制药工程技术和中药学5个职业本科专业,以及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等25个高职专业,涵盖农林牧渔、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旅游、医药卫生、财经商贸、食品药品与粮食、土木建筑等8个专业大类。现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级骨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骨干(特色)专业群4个。

学校铸魂强师,名师荟萃。坚持人才兴校,“引、育、用、留”四力齐发,“教学、技术、服务”三能并重,锻造了一支德技双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共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789人,高级职称355人、硕博士547人,“双师型”教师503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2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级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10人,教师还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等殊荣。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坚持质量立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有在校生11056人。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国家规划教材8部,有“互联网+农业”开放性实训基地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获批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累计培养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华茜、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罗焕楠等近10万名优秀学生,学校荣获“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荣登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名单。

学校锐意创新,服务发展。坚持科研强校,大力培育科研重点平台,推动科教融汇。建有民族中兽药分离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14个,研发生产兽药产品35个,授权专利762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省级最高奖项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批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建有11个省级培训基地。学校连续2年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学校教产融通,协同育人。坚持产教融合,着力推动企业由“渴求人才”向“投资于人”转变,促进学校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牵头组建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教联合体、生态茶产教融合共同体、铜仁职业教育集团等省级产教融合平台4个,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6个,与格力电器等230余家企业在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师资互聘、人才共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完成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学校深入实施“六双融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获2025年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坚持开放活校,按照“立足东盟、面向亚洲、放眼世界”的国际化办学思路,开启了贵州高职院校来华留学教育先河。累计招收国际学生1600余人,在老挝成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分校”,建立境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向境外输出专业标准1个、课程标准6门、职业标准2个。学校连续3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站在新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职业教育定位、属性和特色,坚持“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求真、笃行、自强”的校训,弘扬“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卓越奉献、敢为人先”的新时代铜仁职大精神,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区域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展现新的风采。(截至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