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精神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拍摄、宣传促进精神发育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也是我国的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2024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该主题旨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元化宣传渠道,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倡导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协同应对心理健康挑战,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心理健康的福祉。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精神疾病的预防
面对精神疾病的严峻挑战,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心灵健康,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关爱与支持。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消除偏见。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为患者营造一个包容、理解的社会环境。
2.关注心理健康,预防为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3.倡导科学治疗,尊重患者权益:鼓励患者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4.加强社会支持,共筑和谐社会: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应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1.强调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2.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4.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5.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6.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7.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8.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9.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10.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改变自杀的叙事——2024年世界预防自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