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赓续中华文脉,赋能乡村振兴,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7月5日,铜仁职业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苗韵铜旅黔行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育才社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融合·非遗传承”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以“趣味课堂”为载体,通过景区文化探秘、传统手工艺体验、非遗技艺实践等多元形式,为社区青少年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架起连接传统与现代、校园与社区的桥梁,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
一、 云端探秘:解码黔山秀水文化基因
实践队员们化身“文旅使者”,以生动活泼的讲解方式,引领社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云游贵州”的文化之旅。黄果树瀑布的磅礴、荔波小七孔的清幽、西江千户苗寨的壮美、赤水丹霞的奇绝、兴义万峰林的磅礴、梵净山的灵秀……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在队员们的娓娓道来中徐徐展开。孩子们聚精会神,踊跃提问,让整个课堂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展现出新一代对本土文化的强烈兴趣与探索热情。在互动交流中深入了解了家乡景区的特色风貌与历史文脉,激发了对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浓厚兴趣与自豪感。
二、 巧手生花:绘剪之间传承美学匠心
在“手工双面生花”环节,传统文化之美在孩子们的指尖流淌。扇面绘画课上,五彩的画笔在素白的扇面上舞动,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化作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灵动的动物、绚烂的花朵,乃至课堂所学的景区文物元素,都跃然“扇”上。剪纸课堂上,小剪刀化身魔法棒,孩子们屏息凝神,细心雕琢。不一会儿,象征吉祥的纹样、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便从红纸中绽放,每一幅精巧的剪纸作品都凝结着孩子们对传统技艺的初次探索与由衷热爱,也展现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少年手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无声地传递着中华美学的独特韵味。
三、 草木为色:非遗染拓体验自然馈赠
非遗文化体验是活动的高潮。扎染课堂上,孩子们在队员指导下,学习运用不同的扎结技法。折叠、捆扎、浸染……普通的白布在孩子们手中魔术般变幻出蓝靛相间、晕染自然的独特纹样,每一次拆解都带来惊喜,成功的喜悦洋溢在稚嫩的脸庞。拓染环节则是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孩子们精心挑选树叶、花瓣,将其置于素布之上,伴随着清脆而有节奏的敲击声,植物的脉络与天然色素深深烙印在布料上,晕染出深浅不一、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纹理。这不仅是一次手作体验,更是一次对“天人合一”传统智慧和生态美学的深刻感悟。
四、赋能聚力:校地协同共育文化新苗
此次实践课程的圆满成功,离不开共青团松桃苗族自治县委的全力支持与专业指导。从前期课程规划的精心谋划,到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对接当地学校与社区,提供场地、设备等坚实的硬件保障;从课程开展过程中深度参与课程设计研讨,结合当地学生实际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到发动志愿者力量辅助教学,为课程注入创新活力。共青团松桃苗族自治县委的全方位助力,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艺的传授,更是一场文化的深度浸润与心灵的启迪。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与手工技艺,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与艺术审美,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辉,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英雄姓名嵌入城市年轮,青春实践解锁红色基因” ——铜仁职业技术大学“苗韵铜旅黔行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