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抽穗时节,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千亩贡米示范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 “田间课堂” 正在进行。2025 年 6 月 28 日,“青韵侗行” 志愿服务队联合水稻专家龚向胜、田碧虎,将农业科技知识送进田间地头,为饱受病虫害困扰的贡米产业开出 “绿色良方”。
“大家看,这种叶片上出现梭形褐斑,且边缘呈褐色、中间灰白色的,就是稻瘟病的典型症状。” 田碧虎老师蹲在病株旁,用镊子轻轻拨开稻叶,叶片上的病斑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二十余名队员围作半圈,有的举着放大镜仔细观察,有的快速记录笔记,还有的用手机拍摄病株特征。“高温高湿环境下,纹枯病特别容易发病。” 田碧虎指着叶鞘处云纹状的病斑提醒,“发现后要及时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这是物理防治的关键。”
作为郭家湾村的支柱产业,贡米种植面积已达1200余亩,但近年来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频发,传统防治手段收效甚微。郭家湾村工作人员吴沥海表示“贡米是郭家湾村的主要作物,近年来病虫害发生严重,绿色防治技术难,很让人头痛,现在有了技术支持,我们的贡米产业一定能发展好” 烈日下,队员们分组深入稻田,采用科学统计方法,对病株密度、发病程度、虫口基数等数据进行系统采集,为贡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打下坚实基础。“把课堂搬到稻田里,理论知识一下就‘活’了。” 龚向胜老师感慨道,“学生以前在实验室看标本,远不如亲眼观察病株来得直观,大田实践教育意义非凡。”
此次 “调查 + 培训”的实践模式,既让农户掌握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要点,也让学生在泥土中深化了专业认知。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调查数据,为郭家湾村定制绿色防控方案,包括创新生物种养模式,调整生物农药配比,释放天敌昆虫等技术。” 带队老师陈艾婷表示,“青韵侗行” 团队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用科技力量守护贡米飘香,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三下乡】安全“童”行,非遗“薪”传: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守艺青耘实践团江口“三下乡”实践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