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民族医药瑰宝,助力基层医疗人才传承发展,近日,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医心为民 寻瑰传薪”社会实践服务队赴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走访苗医药非遗传承人、开展师承管理系统优化研讨、结对帮扶基层医者等系列行动,以科技赋能传统医学,用行动践行“医学为民”。
科技赋能师承:传统技艺与现代管理的创新对话
实践队首站来到松桃苗医药科技协会,拜访苗族医药非遗项目“砖熨疗法” 代表性传承人石再芬会长。团队向石会长展示了前期团队自主研发的“中医师承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师承脉络、整理临床医案、构建知识图谱,旨在破解传统师承教育“口传心授”模式下的传承断层难题。
该系统具备信息整合共享、规范合同备案、完善实践审核及优化考核信息公开,保障中医师承各环节规范运行,自动生成师承年谱等功能,还能用视频保存诊疗手法!石会长在体验系统功能后赞叹不已。她也结合自身的行医经验,提出增加“药材炮制工艺三维建模方言语音病历库”等特色模块建议,并现场提出捐赠其拍摄的“苗药百草图”电子版供系统数据库建设使用。双方约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推动苗医药师承教育标准化建设。
课堂搬进苗寨:非遗传承人讲授“天地人药”哲学
在苗玳夫苗医药中医诊所,石再芬会长为团队成员讲了一堂生动的苗医药理论课。她以“三界生五谷,五谷养人身”为引,阐释苗医药“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并给大家讲了苗医气血水三要素论,现场也演示了“望气色辨寒热”“摸脉象知疾病”等特色诊断技法。
“苗医用药讲究‘四气五味’”,但更看重药材生长的节气方位。石会长带领学生辨认晒在其诊所外的百余味苗药,并讲解“百草皆有灵”的生态智慧。课后,团队成员将课堂内容整理成《苗医药基础理论图解》,后续将录入师承管理系统开放共享。
结对帮扶暖苗乡:助力“民间高手”持证行医
实践队深入铜仁大峡谷腹地,探访当地知名苗医吴炳成一家。74岁的吴老行医60余载,其子吴明广、女儿吴知凤均能独当一面,外孙子杨敏也开始跟随学习家传的苗医技法。然而,因缺乏系统医学教育背景,全家至今无人取得医师资格证,只能以民间医者身份服务乡邻。
“我们不怕吃苦,就怕手艺传不下去。”吴炳成握着团队带来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政策”眼眶湿润。实践队当即与吴老家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4名队员分别对接吴老及其三代传人,提供考试政策解读、医案规范化整理、报名材料准备等全流程指导。团队负责人与吴老家约定,将持续跟踪帮扶至2026年考核周期结束,力争让这支扎根苗乡的“家族医疗队”获得合法执业资格,为更多村民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传承有道 创新无界
此次苗乡之行,实践队既见证了苗医药“一株草救一条命”的神奇力量,也深感非遗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未来,团队将持续推进“三个一”工程:完善一套师承管理系统、编撰一部苗医药图谱、助力培养一批持证苗医,让民族医药的千年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真正实现“小草药服务大健康”的为民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