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下乡】匠心助农,‘柚’见希望 ——铜仁职院匠心社区蒲公英实践服务队深入调研沙坝河乡香柚产业实践调研
作者:  来源:  浏览量:0 日期:2025-07-0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25年7月2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匠心社区蒲公英实践服务队"的8名师生,专职团干张兴国老师、刘郅煊老师,村支部书记龙辉和驻村干部袁江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天星村,参观香柚产业。这支由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实地考察、技术指导、市场分析等多种形式。在人工灌溉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分析地理情况引入自动调节灌溉技术。

走进基地:探寻"黄金果"的成长奥秘

清晨的阳光洒满群山,实践队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天星村香柚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连绵的山坡上,整齐的柚树郁郁葱葱,青翠的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柚花香。天星村龙辉书记热情地带领队员们参观,他介绍说:"我们村的香柚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目前种植面积达72余亩,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柚’见希望1.png

‘柚’见希望2.png

  在龙辉书记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柚园实地考察。龙辉书记详细讲解了当地主栽的"沙坝蜜柚"品种特性:"这个品种果形端正,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含糖量能达到12%以上。"队员们认真记录着柚树的株距、行距,观察叶片长势和挂果情况。当了解到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

‘柚’见希望3.png

 

技术赋能:专业智慧破解产业难题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香柚产业把脉问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杜明松同学注意到,基地虽然采用了滴灌技术,但灌溉系统还比较传统。他立即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测量计算,提出:"可以加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装置,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节灌溉量,这样既能节约45%的用水量,又能提高水肥利用率。

‘柚’见希望4.png

‘柚’见希望5.png

总结展望:让匠心精神扎根乡村

张兴国老师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扎根大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刘郅煊老师补充道:"同学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匠心精神'的最好体现。"

‘柚’见希望6.png

 

七月的骄阳照耀着郁郁葱葱的柚园,也照耀着这群年轻人的笑脸。铜仁职院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服务乡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正如队员们在日记中写道的:"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实践的事业。这一颗颗金黄的柚子,承载着村民的希望,也寄托着我们的青春梦想。"

未来,匠心社区蒲公英实践服务队将继续秉持"匠心助农"的宗旨,走进更多乡村,播撒希望的种子,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绚丽之花。

收藏本页  |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