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务管理
2022年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实施方案
作者:  来源:  浏览量:489 日期:2022-01-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提高我院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形成“人人可参赛,学院(部)有初赛,学校有决赛,省赛有选拔”的竞赛机制,达到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目的,结合往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着力点,推进“三全育人”、落实育训并举、落实“课程思政”及“党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等新形势、新要求下,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提升教师落实“课程思政”条件下组织教学的能力,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水平提高;持续提升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构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生态。

二、组织机构

1.成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协调比赛各项工作。

 长:晏龙强

副组长:罗  刚

 员:黄雪飞  徐友英  朱晓毅  王先华    

饶茂阳  邓振华  龙新明  秦中应  张 勇

2.成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评审指导委员会,负责比赛的评审及指导工作。

评委由校外专家组成。

三、比赛分组

2022年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分组

组别

分组

课程要求

内容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组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

公共基础课程

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

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高职专业课程二组

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四、参赛范围与要求

1.全体专兼职教师

2.参赛对象应为职业院校教龄2年以上(含)的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技能)课程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

3.可跨院组建教学团队参赛。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4.获得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的教学团队需要调整成员方能报名参赛(原4人团队至少调整2名成员;原3人团队至少调整1名成员,并可以再新增1名成员;原2人团队可以保留两名成员,但至少新增一名成员)。

5.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院均须在近2年内实际开设参赛 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依规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和课程。参赛课程所在专业需有在校生

五、报名限额与要求

1.以教学单位统筹报名。每个教学单位专业组可推荐1-2个参赛作品(专业课程一组、二组自由分配)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教学单位可再推荐1个主要成员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作品。承担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教学单位可再推荐1门公共基础课。

2.每个教学单位推荐的参赛作品专业类不可重复。专业类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完成新旧专业对照。

六、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评价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体现产业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结合专业特点,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新要求,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教学内容应体现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

2.教学设计。依据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教育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专业(技能)课程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

3.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关注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收集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为信息,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合理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质精品教材,专业(技能)课程应积极引入典型生产案例,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配套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实训教学应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评价。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依托线上平台和软件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

5.教学反思。教学实施后应充分反思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总结在课程思政、素养教育、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

七、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素养提升培训(线上)

2022122

09:00-10:30  主题:国赛专家大赛解读

10:30-12:00  主题:21年国赛一等奖教师经验分享

内容包括:教学能力大赛解读、参赛文档如何撰写、国赛获奖者分享经验以及帮助老师进行选题、教学设计等科普性培训,掌握优秀作品的必备元素,帮助老师进行作品准备。

第二阶段:校赛作品提交

122-33日:校赛作品提交(操作流程见附件)

本次大赛作品提交链接:

http://jxnl2022.mh.chaoxing.com    

用户名及登录密码:学习通账号,由课程负责人上传。

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应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必须遵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鼓励推荐落实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且效果好的作品参赛。

上传材料:参赛材料可参考学习通班级中2022年国赛参考资料”。

1.公共基础课程组:教案12学时、教学实施报告、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说课视频(一段8-10分钟说课视频,团队自录)

2.专业一、二组:教案16学时、教学实施报告、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说课视频(一段8-10分钟说课视频,团队自录)

第三阶段:校赛决赛评选

1.网络初评(34-37):参赛教师按照要求提交文档资料和视频资料到学校校赛平台,学校组织校外专家线上交叉评审,评审规则参照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参赛作品总数30%的作品入围校级决赛

2.决赛现场:(39日,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待定):

1教学团队按时进入比赛时首先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然后由两名参赛教师分别针对所抽定的两份不同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如,新知讲解、示范操作、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等),教学展示应符合无学生教学情境。

2介绍教学实施报告时间不超过6分钟,两段无学生教学展示合计时间12—16分钟。期间另外安排换场准备,用时不超过5分钟。

3现场提供桌椅白板,教师自带教学仪器设备。

4答辩: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教学实施报告介绍和无学生教学展示,集体讨论提出1个问题(包括参赛作品所涉及的理念、策略、模式、目标、成效、创新点,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

5专家现场评审结合网评成绩,评比出一、二、三等奖,分别占参赛作品总数的 10%、20%、30%同时根据贵州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比赛报名要求,结合校外专家的意见,推荐5组作品参加2022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八、其他

各教学单位应把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教师积极参赛。

 

附件

1.2022年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材料有关要求

2.2021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评分指标

 

 

 

 

 

 

 

 

 

 

 

 

 

 

 

 

附件1

2022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

材料有关要求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正文使用小四号字、单倍行距,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一)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作品名称应为课程标准中具体、明确的模块、单元或任务),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安排(其内容占主要篇幅),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存在不足、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内容不超过2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不超过4学时。每件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无需附加其他内容)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文末注明正文“中文字符统计数”),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尺寸合适、清晰可见,一般不超过12张。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只需提交实际开设该课程的其中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某一成员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规范制定,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学生考核与评价、教学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并附某一班级授课计划表(注明授课日期、学时)。多个授课班级只需提交其中一份课程标准;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中某一成员所在学校的课程标准。

附件2

2021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评分指标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评价
指标

分值

评价要素

目标与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品应符合教育部发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安排,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专业特性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与

策略

20

1.思政课程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创优建设,其他课程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融通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
3.教材选用、使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科学有效。

实施与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内外教学实际。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实行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行为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决赛现场的内容介绍、教学展示和回答提问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2.能够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二、专业(技能)课程组

评价
指标

分值

评价要素

目标与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顶岗实 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职业能力、精 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 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与

策略

20

1.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结合课程特点 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针对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
3.教材选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需要,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与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内外教学实际,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行为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仿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及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实践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决赛现场的内容介绍、教学展示和回答提问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 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核发:0 点击数:489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