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韵青行践初心,温情帮扶暖夕阳
日期:2025-07-03  作者:铜仁职业技术大学 “药韵青行” 大学生三  浏览量:0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铜仁职业技术大学 “药韵青行”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带着满腔热忱,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用爱心与行动,为一位命运多舛的老人送去温暖与希望,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闪耀光芒。

这位老人的人生,仿佛是一本写满了坎坷与艰辛的厚重书籍,每一页都记录着生活的不易。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的二儿子不幸离世,这如同晴天霹雳,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沉重一击。不久后,儿媳选择改嫁,留下三个懵懂的孙女,全部由她一手抚养。如今,大孙女已长大成人,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却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压力,能给予的帮助有限;次孙女初中毕业后,为了分担家庭重担,毅然选择外出务工,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责任;小孙女仍在大学苦读,努力汲取知识,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的困境,她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也是老人心中的牵挂。

而命运的考验并未就此停歇。老人的小儿子,八年前在打工时遭遇意外,导致下半身瘫痪,不仅未能得到相应的赔偿,住院近一年的时间,几乎花光了家庭的所有积蓄。如今,他仅能依靠着轮椅缓慢移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漱等日常起居都需要人悉心照顾,这无疑又给老人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因老家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成了危房,每逢刮风下雨,老人都担惊受怕,一家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才在镇上的安置区里有了一间小屋,算是安了家。平日里,他们靠着微薄的低保和大儿子偶尔的接济艰难度日,生活的拮据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这个家庭。

图片1.png

图为阿婆与小儿子的合影  石萤摄

“药韵青行”团队得知老人的情况后,精心筹备了米、油、纸巾等生活物资,踏上了这场温暖之旅。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阿婆热情地用苗语招呼大家坐下,端出自家晾晒的茶叶。队伍中来自苗族的石萤同学立即用苗语回应:“阿婆,我们来看望您了!”熟悉的乡音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团队里中药学专业的同学发挥专长,为老人测量血压,“奶奶,您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少吃咸,多注意休息。”细致的操作、贴心的叮嘱,让老人倍感温暖。

图片2.png

图为团队为阿婆送上生活物资   雷慧莹摄

图片3.png

图为队员为阿婆测量血压  雷慧莹摄

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旁,开启了亲切的交谈。阿婆缓缓讲述起搬迁前后的生活变化。“以前住在山里,住的是木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漏水。吃水还要去井边挑,买生活用品都要去镇上购买,来回大概两三个小时。赶集时,为了买到心仪的物品,通常天不亮就动身去往赶场”阿婆一边说,一边比画着,“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盖了新房子,通水通电,还有卫生间,买生活用品也很方便,下楼几分钟就可以买到,生活方便多了!”说到这儿阿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图片4.png

 图为对员与阿婆聊家常的场景  饶家蕊摄

交流中,老人缓缓讲述着生活的不易,团队成员们静静聆听,不时用温暖的话语安慰、鼓励。小小的房间里,欢声笑语不断。对于老人而言,团队送来的不仅是生活物资,更是困境中的慰藉;而对成员们来说,这次看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帮扶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

此次看望活动是“药韵青行” 团队践行社会责任的有力证明。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当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老人们尤其需要社会的关注与关爱。团队用实际行动,让老人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图片5.png

图为团队与阿婆、叔叔一同合影留念  雷慧莹摄

 

分享到
编辑:  丨 内容来源: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