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检查操作技术
一、肝脏扫查技术
体位:1、仰卧位
2、左侧卧位
3、右侧卧位
4、半卧位或坐位
扫查方法与标准切面
1.肝左叶经腹主动脉纵切:探头置于剑突下稍左侧约
1cm处纵切,头侧对应被检者头侧,声束指向后背。显示沿腹主动脉纵切,显示左肝的标准切面。
2.肝左叶经下腔静脉纵切:探头置于剑突下稍右侧约
1cm处纵切,头侧对应被检者头侧,声束指向后背。此切面显示肝脏沿下腔静脉纵切,显示左肝及尾状叶的标准切面。
3.肝左叶经剑突下横切:探头置于剑突下横切,头侧对
应被检者右侧,声束指向后背稍偏上。此切面显示肝脏门静脉左支在肝脏内形成“工”字形结构的标准切面。
4.第二肝门斜切:探头置于右肋缘下斜切,头侧对
应被检者右侧,声束指向右侧膈顶。此切面显示肝内静脉在肝脏内呈放射状分支及分叶的标准切面。
5.第一肝门斜切:探头斜置于右肋缘下,与扫查第
二肝门相似,头侧对应被检者右侧,声束指向右侧膈顶。此切面显示肝脏门静脉在肝脏内分支的标准切面。
6.肝--胆矢状切: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上,右腹直
肌外缘纵切,头侧对应被检者头侧,声束指向后背稍偏上。此切面显示肝脏及胆囊矢状的标准切面。
7.肝--肾矢状切: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上与右腋前
线间纵切,头侧对应被检者头侧,声束指向后背。此切面显示肝脏与肾脏矢状切的标准切面。
8.第一肝门纵切:探头置于右肋缘下斜切,头侧对
应被检者右侧,声束指向后背。此切面显示肝脏门静脉主干部分进入肝脏标准切面。
9.经右肋间隙斜切:探头斜置于右肋间隙,头侧对
应被检者右侧,声束指向后背。此切面显示肝脏门静脉入肝与右门静脉相续,并与胆囊、下腔静脉组成类似“飞鸟”结构的标准切面。
注意事项:
1.肝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
2.肝内血管、胆管的分布和走行
3.观察受检者呼吸和体位改变时肝表面是否光滑,病灶与肝及周围组织的活动状况
胆囊扫查技术
探测体位和途径
⒈ 仰卧位:为胆道常规的检查体位。
(1)剑突下横切探测
(2)右肋缘下斜切探测
(3)右肋间斜切探测
(4)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纵切探测
⒉ 右前斜位 :是胆道检查的重要体位。
⒊ 坐位或站立位
⒋ 胸膝位
扫查方法与标准切面
⒈ 剑突下横切探测:所显示的标准切面为门静脉左支的“工”字结构声像图 。
⒉ 右肋缘下斜切探测:所显示的标准切面为通过第一肝门的切面声像图 。
⒊ 右肋间斜切探测所显示的标准切面为门静脉右支的“飞鸟征”声像图 。
⒋ 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纵切探测所显示的标准切面为经胆囊长轴切面声像图 。
⒌ 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斜纵切探测所显示的标准切面为肝外胆管长轴切面声像图。
注意事项:
1.检查前禁食8小时,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
2. 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造影2天后
3.肠道气体或内容物干扰时,可灌肠、消胀后进行
4.急诊者例外
双肾扫查技术
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检查前准备
1、肾超声探测一般不需作特殊的准备
2、若同时检查膀胱、输尿管、前列腺或盆腔其他同时检查时需憋尿。
3、检查肾静脉、下腔静脉和肾门淋巴结时,避免、肠气干扰,应严格空腹状态下检查。
(二)探测体位与途径
1.仰卧位冠状切面扫查
①系最常用体位。
②优点肌肉层薄以肝、脾为透声窗。
③缺点是左上腹有胃肠气体干扰
利用肝或脾作为声窗,是观察肾及肾上腺区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侧腰部进行冠状切,标记侧朝向被检者头侧,声束指向后背
纵切:在背部进行纵切,肾脏呈椭圆形,包膜光滑完整,皮质呈低回声,髓质呈放射状分布的弱回声,肾窦呈高回声,内可见无回声。此切面可测量肾脏长径。
横切:在背部进行横切,肾脏呈C形或马蹄形,包膜光滑,皮质呈低回声,髓质呈弱回声,肾窦呈高回声,内可见无回声。肾窦内结构向外延伸出肾门处。此切面可测量肾脏宽径和厚径。
肾脏正常声像图
1、包膜:光滑的线状强回声
2、实质:肾髓质呈弱回声,肾皮质呈中低回声
3、窦区:肾中中央集合系统高回声,中间还可见到无回声。
四、脾脏扫查技术
脾的探测体位和途径
1.右侧卧位 测量脾厚径和长径。
2.仰卧位
3.俯卧位 一般不采用。
扫查方法
1.左肋间斜断面扫查
2.前倾冠状切面扫查
3.左上腹部横断面扫查
4.左侧背部扫查
5.左肋下斜切扫查
正常脾声像图
1. 外形及轮廓 正常脾的肋间斜切面略呈半月形,膈面整齐而光滑,部分被肺气遮挡;脏面略凹陷,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和脾血管断面。
2.脾实质回声 正常脾实质回声呈分布均匀的点状中低回声,强度一般稍低于肝组织实质回声。
注意事项:
1.利用标识血管来判断胰腺的位置
2.观察胰腺大小、边界、回声
3.观察胰管管径和走行
4.观察是否有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