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迹(1968.12),男,土家族,四川成都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景观人文设计。主要课程:《素描》、《设计素描》》、《雕塑设计与制作》等。先后在大众文艺等刊物发表论文8篇。代表作品《山寨》(套色版画)、《威宁人》(黑白木刻)、《育》(藏书票)等多次入围参展、发表、收藏;其中作品《村口》(套色综合)、《高原人》(黑白木刻)、《哭嫁》(套色综合版画)先后在“贵州青年版画大展”,“中国贵阳·澳大利亚交流展”,“红色乌江·音画沿河--贵州省美术大赛”中入围获得奖项。作品多次受邀交流展览。参与黔东傩文化教育课题1项。现任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铜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殊荣,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石玉芳,女,教授,中共党员,中国职教学会会员,曾在贵州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大学、贵州省委党校学习、进修,现任人文学院院长。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担任过辅导员、教务主任、教学副校长等职务,曾获“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辅导员”、“毕业生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先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二十多篇,独立完成校级课题三项,参编《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党团培训教材》一部。多篇论文获中国职教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二等奖和学校成果奖,2011年被评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科研先进个人”。
杨敏(1976.08--),女,山东聊城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旅游文化、政策理论。主讲课程:大学语文、秘书礼仪、普通话等。公开出版《中国旅游文化》等五部专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8篇论文;主持省、地级课题4项。兼任铜仁市宣讲团宣讲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评员、铜仁市普通话视导员。先后获得个市乌江园丁、校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等荣誉。
冉勇军,出生年月:1974年3月18日,性别:男,籍贯:贵州省沿河县,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主讲课程声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先后在《铜仁职院学报》、《高校教育管理》、《课程研究》、《北方音乐》、《戏剧之家》、《艺术科技》、《音乐大观》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校本教材《视唱练耳》,c参编《声乐基础》(第一副主编);科研课题《黔东傩文化的研究及对策分析》正在进行中。2005—2006学年度被团省委评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06—2007学年度获学院“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11月9日—21日被学院选派到贵州大学参加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证;2010年、2011年被评为学院先进党务工作者;2009、2010年被评为年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校庆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度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5月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中式烹调师)
黄小军(1980.10)男,湖南衡南人,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副教授,现任人文学院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伦理学。主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等。主持贵州省委组织部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国家高级秘书职业资格、高级营销员和心理咨询师考评员等“双师”证书。曾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共铜仁市委党校、中共苏州市委党校进修学习,先后获得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招生就业先进个人等称号。
蒋洪流(1986.10),男,贵州松桃县人,管理学学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酒店管理、营销、旅游策划。主讲课程:《酒店管理实务》、《酒店营销》等。在《旅游纵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酒店人性化管理研究》1篇;先后获得校优秀招生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覃伟(1980.02),男,贵州德江人,中共党员,讲师,现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教研室主任。2003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2003年7月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3.07—2004.09 在贵州省贵阳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任教,2004.09—2006.06 在贵州省贞丰县三立高中担任语文和英语教师。2008年正式任教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多次获国家、省、市、校级奖项。
涂登宏(1962.08),男,汉族,贵州省江口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本科学历,教授。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学术带头人及首届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文学理论。主讲课程:《大学语文》《大学生文化修养》《应用文写作》《秘书学》和《秘书写作》。先后在《作家杂志》《大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主编出版《大学生人文知识》4部,主持或参与省、部、市和校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兼任农工党第二届铜仁市委员会委员、铜仁地区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先后获2004年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研究协作会论文交流一等奖,贵州省职业院校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个人三等奖,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第九届优秀论文评选一、二等奖,学院首届科研先进个人及第四届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第一届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农工党铜仁市委先进工作者等奖励。
安学珍(1979.11),男,甘肃榆中县人,中国作家摇篮西北大学文学院写作学专业毕业,文学硕士,副教授,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铜仁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创作论、东西方文艺思潮、古代文论、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等。主讲课程:文学欣赏、基础写作、大学语文、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应用写作等。先后在《作家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求学》杂志等媒介发表文学作品80多万字。主持并完成校级课题1项,校级科研团队乌江文学研究主持人,首席专家。每年应邀在松桃六中、三中、职中等中学举行人文国学讲座及语文公开课示范教学。先后获等得省市校级研究生标兵,优秀社科奖,剧本创作及散文大赛,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等奖项多次。
陈芳(1983.09),女,四川达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在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讲课程:幼儿文学、幼儿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贵州民族文化赏析、桃源铜仁文化等。2007年取得新闻记者证,并有2年的报社记者从业经历。先后在《文学教育》《安徽文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白蛇传>与杭州城市文化》、《蹇先艾小说中的山地书写》《玉屏侗族丧葬歌谣中的生命意识》5篇,文学评论被收入《黔东文学评论集》。参与省级课题1项,主持院级课题1项。
张娅(1985.06),女,贵州,硕士(复旦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哲学,教育哲学,伦理学,主讲课程:儿童哲学,发表文章:《论人性恶的确证与立法的基础》,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临终关怀主体的确证》,医学与哲学(1A),2014年;出版书籍:无,课题:西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学生项目“临终关怀与生命伦理反思”; 项目编号:swu1209463(结项)。
刘菊(1984.10),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讲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秘书心理学、大学生礼仪、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心理学、管理沟通等。先后在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期刊《职业时空》、《职教通讯》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高职高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主持贵州省人文社科青年课题1项并已结题,参与贵州省人文社科重点课题1项并已结题,主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2项并已结题。先后在全国职业教育协会论文大赛获得“一等奖”、学院微课比赛获得“三等奖”。2015年被评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青年骨干教师”。
彭雨生(1963.03 ),男,湖北武昌人,九三学社社员,副教授,铜仁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铜仁市苗学会会员。现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坛副总编,人文学院兼课教师,国家职业鉴定形象设计师高级考评员。1985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1991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2005年在贵州省松桃民族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001年9月被贵州省教育厅、人事厅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03年5月,教育教学业绩入编铜仁地委、地工委编辑出版的《黔东人物》(第二卷);2005年入编贵州省教育厅编撰的《贵州省优秀教师名典》一书,同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语文骨干教师”。2008年3月获省教育厅颁发贵州省首届语文教师优秀教案三等奖。30多篇科研论文在各级专业刊物交流发表,参编《新角度• 新视野——语文课文名篇教学设计》,担任《大学语文》(2010年,南开大学出版社)、《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2012年,北京科学出版社)、《足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校史》(2012年,贵州科技出版社)副主编。先后完成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会议管理》、《应用写作》、《大学语文》、《桃源铜仁文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10年,获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贰等奖;2012年,获铜仁市人民政府颁发铜仁社科文史论文方案一等奖及铜仁职院科研成果三等奖;2013年,编辑出版30万字校本教材《桃源铜仁文化》(主编),2013年12月,以《抗战题材网络小说的新突破——评黔东自由作家杨昌牛的长篇历史小说<最危险的时候>》及《开在春天梵净苗岭的美丽花朵——评铜仁本土诗人龙险峰的诗歌选集<春天正兜售爱情>》入编铜仁市文艺理论家协会编辑出版的《黔东作家作品评论集》。2014年1月被评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先进工作者”;2014年6月《现代秘书写作创新能力研究》获学院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教师一等奖;2016获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三十年教龄荣誉证书”。2017初,被选评为铜仁职院“职教名师”候选人。
石平群(1972.04),女,贵州省台江县人,1995年7月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文教学,幼儿文学、应用写作。主讲课程:高、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幼儿文学》等。 2010年至今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谈职校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对培养高职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高职语文活动的几点体会》、《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几点体会》等多篇论文。曾获得2004-2005年度 “优秀教案”奖,2006年度“优质课”奖,2005年度、2010年度、2015年度考核为优秀,荣获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十佳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5年“优秀教师”称号。
胡洁(1970.03),女,贵州省贵阳市人,贵州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主讲课程:大学语文、语文、应用文写作、对外汉语等。先后在《铜仁师专学报》发表论文《学生自由写作之我见》,《科学时代》发表论文《浅谈在高职院校中人文精神的建设》《别让高职语文失去美的灵魂》,《大科学》发表论文《求职面试中的语言艺术》,《教育教学参考》发表论文《漫话朱绍禹》,《名作欣赏》发表论文《唐代干谒诗的助考功能》。曾获学院年度考核优秀等级,学院优秀教案奖,以及学生作文比赛指导奖。
王德军(1977.10),男,河南信阳市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主讲课程:大学语文、秘书写作、应用文写作等。先后在《戏剧之家》、《学理论》等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贵州省教育厅课题、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课题3项。
余辉(1978.11),女,四川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讲课程: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曾获得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精彩一课”比赛三等奖,先后在学报、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黔东作家》、《铜仁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作品数篇。
曾新华(1985.10),女,湖南涟源市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文化产业。主讲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秘书资格考试、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儿童家庭教育等。先后在《新闻传播》、《新媒体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贵州省基地课题1项。
陆定福(1981.01),男,广西全州县人,艺术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研究、艺术人类学。主讲课程:实用美学、中外建筑史、中文阅读、科技应用文写作、文献检索等。先后在《艺术学院学报》、《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16年获得铜仁职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娄洪(1984.03),男,贵州沿河县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主讲课程:应用文写作、语言与写作表达等。先后在《枣庄学院学报》等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2016年获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杨秀平(1972.09),女,贵州松桃人,哲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学原理、中国美学思想史。主讲课程:幼儿美学(中职)、美学基础(高职)、实用美学与审美鉴赏(高职)、应用文写作(中、高职)等。先后在《大众文艺》、《山东青年》、《科技视界》、《教育》等省级期刊发表论文6余篇;2016年参加市级科技项目一项,题目:梵净山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未结题),发表相关论文《民族文化助推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梵净山及环梵净山的中心区域(江口、松桃、印江)为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坛.武陵文化)。2013年曾获得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田晔(1987.03),女,中共党员,贵州铜仁人,文学学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应用文写作。主讲课程:应用文写作、幼儿教师口语、语文等。2014年在山东省级期刊《时代文学》发表论文《浅谈魏晋南北朝民歌之异同》,2015年在《理论前沿》期刊中发表论文《在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6年在《教育科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浅谈如何在高职院校(现代应用文书)课程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及方法》;2013年获得校“优秀辅导员(班主任)”称号,2014年在校园文化活动月中评为“先进个人”。
何佳(1982.01),男,湖南永州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应用写作。主讲课程:语文、应用写作。参与《大学生文化修养》课程建设与改革;在《芒种》、《赤峰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8篇,参编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部。
蒙欣欣(1986.01),女,贵州铜仁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旅游文化。主讲课程:模拟导游、导游业务、酒店督导、计调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先后在《旅游纵览》、《现代职业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校级、市级、省级课题共3项。先后获得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新进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优秀奖,廉政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等称号。
代亚松(1977.11),男,河南省兰考县人,历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思想文化史、地域文化研究。主讲课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贵州导游基础知识、中国通史、生态旅游等。先后在《改革与战略》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专著一部,参编《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等教材两部。
杨静(1981.10),女,湖南凤凰县人,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主讲课程:导游业务、旅游概论、旅游民俗等。先后在《农业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普刊发表20余篇,出版《大学生文化修养》等专著2部。主持贵州省教育厅课题2项,参与贵州省教育厅课题1项。
代璐(1967.11),女,贵州印江县人,地理专业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酒店服务与管理。主讲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菜点酒水知识、星级饭店服务、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概论、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与划分、服务语言艺术等。先后在《读与写》等期刊发表论文8余篇;参与出版《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著作。参与铜仁市关于环梵净山及乌江一线旅游资源整合课题,先后获得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年度考核优等奖多次。
李应芝(1985.10),女,云南新平人,民族学专业法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民族文化、彝族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旅游等。主讲课程:旅游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旅游服务心理学、饭店服务心理学、贵州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酒店服务心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生态旅游等。先后在《新校园》《旅游纵览》《中国贵阳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论坛论文集》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编制中职校本教材《贵州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2部。参与贵州省人文社科自筹课题、贵州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贵州省第一届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创新项目等课题项目3项,主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2项,参与2015年广州南沙大酒店等单位承办的企业顶岗国培项目。
张文静(1987.04),女,山东省滨州人,民族学专业法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民族学,经济民族学,文化旅游。主讲课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贵州民族文化赏析、社会调查技术与方法、应用文写作等。先后在《吉首大学学报》、《旅游纵览》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贵州省民委教育创新团队课题1项,参与贵州省教育厅辅导员课题1项,参与贵州省纪检监察系统党风廉政课题1项。主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1项。
李瑛(1983.08),女,内蒙古包头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社会工作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空中乘务和高铁客运乘务专业教研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主讲课程:家庭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先后在《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民委等省部级多项,先后获得2014年、2015年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秦中应(1969.10),土家族,湖北来凤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法学本科毕业,法学博士(专业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先后在《中国成人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边疆经济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荣达基金项目、铜仁市重大决策问题研究项目等3项,主持贵州高层次人才特助经费项目、国家民委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等2项。先后获得校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姜平平(1980.11),女,山东烟台人,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讲课程:实用行政管理、综合知识与行政能力测试、人力资源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先后在《贵阳市委党校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篇,参著论著《职业教育保障与反贫困研究》。主持完成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序与贵州农村和谐发展”;参与完成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期扶贫开发与贵州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廖胜忠(1966.11),男,贵州铜仁市人,198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理学学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学、航线地理学、民俗学。主讲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学、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航线地理、旅游文化、中国民族民俗等。先后在《职业指导》、《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贵州乡村旅游》校本教材1部。现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先后获得过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教师等称号。
韩炎坪(1983.02),男,湖南省溆浦县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主讲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科学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等。先后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等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育学》1部,参编《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1部。主持并结题校级课题1个。兼任人文学院教工支部书记。先后获得过市优秀党员志愿者、校招生就业先进个人等称号。
胡祖兴(1983.10),男,贵州松桃县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创新思维与训练等。先后在《课程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持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铜仁职院院级课题各一项。先后获得校优秀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刘瑞芳(1983.04),女,山东省东明县人,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与文化育人、文化旅游。主讲课程:旅游市场营销、酒店市场营销、旅游产品设计与策划、酒店英语、职业生涯规划等。先后在《亚太教育》等期刊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论文3篇。参与贵州省民委教育创新团队课题1项,主持贵州省教育厅辅导员课题1项。于2015年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指导学生获高职导游服务技能比赛二、三等奖。
陈煜(1976.11),男,贵州印江人,大学学历,农业推广硕士,人文学院文秘教研室讲师,市委决策调研智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秘专业学科、应用文写作、语文教学等。主讲课程:《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文书学》、《应用写作》、《语文》等。已在《中国经贸》、《文学教育》、《河南农业》、《铜仁地委党校学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铜仁日报》等报刊及铜仁地区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了《“水晶阁” 诗赏析》、《“浮士德”的思想内涵》、《上元节诗词赏析》、《万壑千峰一望收“山头诗”浅析》、《凭吊屈原诗赏析》等共9篇文章。先后获得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知识竞赛三等奖,4次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2次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评为校思政评估先进工作者。
严莹(1988.8-),女,贵州印江县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主讲课程: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中职语文等。在省级刊物《金田》上发表论文1篇;参与编写《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学习指导》教材2部。
吴玥(1986.01),女,贵州省铜仁市人,管理学学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酒店客房服务、服务礼仪(酒店类、旅游类、空中乘务类、幼儿教师类和大学生类)。主讲课程: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礼仪、酒店服务礼仪、民航服务礼仪、大学生礼仪等。2014年在《旅游纵览》上发表1篇论文。
张凯(1985.10-),男,河南泌阳县人,历史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学、民航学。主讲课程:民航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管理沟通、旅游产品策划与设计、酒店市场营销、饭店公告关系等。先后在《华人时刊》、《唐山文学》、《长江丛刊》、《旅游纵览》及《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
陈玲艳(1991.09),女,贵州松桃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主讲课程:《小组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方法》,参与课题:武陵山职业教育服务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贵州职业教育服务大扶贫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顾秋莎(1984年09月),性别:女,籍贯:贵州省铜仁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主讲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星级酒店管理、菜点酒水知识、宴会设计等专业课程,发表文章:先后在《旅游纵览》等期刊发表论文3篇,获奖情况:2014贵州省旅游服务技能大赛获得高职组优秀指导教师、2015贵州省旅游服务技能大赛获得中职组优秀指导教师、2014和2015分别获得铜仁市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丁成艳(1974.02),女,贵州铜仁人,美术学本科毕业,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主讲课程:设计素描、三大构成、装饰图案设计与应用、平面构成等。先后在《价值工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铜仁市级重点课题1项。于2013年获得铜仁职院“优秀教师”称号。
张华(1983.01),男,湖南省凤凰县人,艺术学硕士,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主讲课程:《基础色彩》,获奖情况:在湖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征集活动荣获金奖;省独立学院首届原创艺术作品展荣获三等奖;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07届优秀毕业生;被湖南吉首大学评为2007届特优毕业生;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湖北分赛区优秀奖;2012年随中南民族大学天乐合唱团参加香港举办首届亚洲国际声乐节荣获 混声组 冠军;第六届湖北光谷音乐节荣获 校际组 冠军、个人组十强。 论文情况: 专业论文《论符号的存在环境与象征意义》发表在《剑南文学》2012年12月第337期(第一作者);专业论文《创意的迹象资源》发表在《金田》2012年11月第298期(第一作者);硕士毕业论文《湘西凤凰贾氏姜糖视觉形象设计研究》(第一作者)。
杨维(1983.02),男,贵州铜仁人,体育教育学学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主讲课程:体育与健康。先后获得个省、市级优秀教练员、市级优秀团干、院优秀教师、优秀就业工作者等称号。
米瑶(1983.10),女,湖南怀化人,文学硕士,讲师,现任音乐表演专业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方向。2011年荣获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铜仁赛区美声唱法三等奖, 2011年荣获铜仁职院校庆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荣获铜仁职院优秀教师。
熊云(1974.03),男,贵州德江县人,音乐教育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社会音乐教育学。主讲课程:合唱与指挥、手风琴演奏、曲式分析、乐理等。先后在《四川戏剧》《华夏期刊》等刊物上发表近10余篇文章。曾2013、2014分别在中国洛阳、中国深圳担任霍纳杯全国手风琴比赛评委。2012、2013、2014连续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手风琴比赛获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现为中国音协手风琴协会会员、贵州省音协手风琴学会理事。
黄莉(1977.03-),女,湖南新晃县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声乐教学。主讲课程:声乐、舞台形象设计。先后在《大众文艺》《音乐大观》《教育科研》《环球市场》等刊物发表了论文6篇;参与《铜仁万山侗族鼟锣艺术文化构成解析》省级课题。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茶艺比赛中,所编排的节目获得三等奖并获得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多次参加市教育局、市文化馆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在全市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中担任评委;在铜仁市合唱协会担任常务理事。
宋瑶琴(1983.05),女,贵州铜仁,文学学士,讲师。主要课程:古筝教学、普通话教学,先后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商情》等期刊发表论文2余篇;兼任是贵州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张素霞(1973.12),女,贵州沿河县人,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学方向。主讲课程:声乐教学、基本乐理教学等。先后于二年一四年五月和七月在《音乐大观》、《戏剧之家》刊物各发表论文一篇;于二年一一年以第二人称与冉勇军共同出版一本校本教材《视唱练耳教程》。于二年一二年、二年一三荣获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在二年一二年建校十周年校庆工作中荣获先进个人称号。在二年一四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刘霞(1983.08),女,铜仁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声乐教学。主讲课程:声乐、音乐欣赏。先后在《戏曲音乐》《音乐大观》《黄河之声》等刊物发表了论文4篇;多次参加市教育局、市文化馆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在铜仁市合唱协会担任理事。
尹双全(1989.08),男,贵州省松桃县人,教育学硕士,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学基础理论与实践。主讲课程为:《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2016年3月和5月,先后在省级期刊《读写算》、《中文教育》等出版刊物上发表论文《人文精神视野下的幼儿教育》、《铜仁市幼儿传统游戏的探索与研究》、《铜仁市乡村幼儿园发展与研究》等多篇论文。2016年6月,毕业论文《铜仁市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与运行机制研究》获得贵州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
张攀(1982.09),女,山西大同人,艺术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小提琴教学。主讲课程:小提琴演奏、基础和声学等。先后在《艺术概论》等期刊发表论文5余篇;出版《大学生音乐欣赏》等专著1部。兼任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科负责人。先后获得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
张亮(1985.11-),男,侗族,贵州榕江县人,法学硕士,讲师,贵州社会工作协会会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专业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及职业教育与反贫困工作。主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区工作、个案社会工作、社会问题概论、医学伦理学等。先后在《安徽农业科学》《职教论坛》《智富时代》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民委课题、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课题、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课题、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铜仁市委重大决策问题研究课题、铜仁市机关党建调研课题等近10项;主持铜仁职院院级科研课题2项,指导大学生研究训练srt科研项目1项。兼任医学院专职团干、医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医学院临床医学支部书记。先后获得市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初聘培训优秀学员、院级新生军训优秀指导员、院级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杨校育(1988.09-),男,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思潮、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主讲课程:大学语文、普通话。发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论文两篇。
- 上一篇:人文学院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