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医心为民,黔韵筑乡”、“医心为民,沐阳织梦”实践团队踏上了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兴街道高岩村的土地。以劳动为笔、以奉献为墨,队员们用双手书写对乡村的热忱,以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在高岩村的每一寸土地上,留下属于“医心为民”的温暖印记。
初遇高岩:开启实践新篇
当实践团队的车辆缓缓驶入高岩村,映入眼帘的是错落的屋舍、葱郁的山林,还有那带着质朴气息的乡村景致。村口,高岩村支部委员会的牌匾静静伫立,仿佛在无声等待这场青春与乡土的邂逅。团队成员们怀揣期待与热忱,步伐坚定地迈向村庄,开启实践之旅。
劳动开篇:清扫卫生,焕新环境
抵达高岩村后,团队首项任务是为村委会周边环境“梳妆”。室外,成员们手持扫帚、拖把等工具,迅速投入战斗,扫帚所过之处,落叶、灰尘纷纷“退散”;室内,大家分工协作,擦拭桌椅、清理角落,让原本略显杂乱的空间变得整洁有序。
清扫过程中,虽有汗水滑落脸颊,却无人喊累。大家深知,村委会是服务村民的前沿阵地,整洁的环境不仅能提升办公效率,更彰显着对村民、对工作的尊重。经过一番努力,村委会内外焕然一新,那明亮的门窗、干净的地面,成为团队劳动成果的首份答卷,也让“医心为民”的理念,在这一次次擦拭、清扫中,悄然扎根。
乡村走访:融入乡土,倾听民声
稍作休整,团队开启乡村走访之旅。一行人撑着伞行走在乡间小道,脚下是湿润的泥土,身旁是繁茂的绿植,远处农舍错落,升腾着烟火气息。途中,村民热情指路,那质朴的方言、真诚的笑容,瞬间拉近彼此距离。
漫步间,团队成员们观察着乡村风貌,留意道路是否有垃圾堆积、公共设施是否破损。遇到村民,便主动上前交流,倾听他们的生活日常、对乡村发展的期待。一位村民指着远处农田,讲述着作物种植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还有老人分享着村里的变迁故事,言语间满是对故土的热爱。这些交流,让团队成员们更深地融入高岩村,也为后续更精准服务村民,积累了“接地气”的认知。
田间劳作:收获果蔬,体悟艰辛
走进高岩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生机盎然。团队成员们开启采摘果蔬之旅,身着粉色队服的身影穿梭在菜畦间。有的成员踮脚采摘豆角,纤细的豆荚在手中汇聚;有的专注挑选黄瓜,将鲜嫩果实收入囊中。田间蚊虫叮咬、烈日微晒,却挡不住大家劳作的热情。
采摘过程里,成员们体会到农事的不易。每一根豆角、每一根黄瓜,都饱含农民的汗水与心血。这不仅是一次收获食材的过程,更是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践行。
厨房协作:分工备餐,传递温暖
回到村委会,厨房瞬间成为团队协作的新“战场”。成员们围拢在食材旁,迅速分工:有的择菜,将豆角、黄瓜的杂质剔除;有的洗菜,清水冲洗下,果蔬重现鲜亮;还有的负责切配,刀具起落间,食材变成合适的烹饪形状。
狭小的厨房内,虽略显拥挤,却秩序井然。大家交流着备餐技巧,分享着田间趣事,欢声笑语与切菜声交织。当食材准备就绪,烹饪环节接力而上,火苗跳跃,香气渐起。这一顿凝聚团队心血与乡村食材的餐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劳动成果的呈现,传递着互助与温暖的力量。
劳动结束,团队在高岩村村委会前合影。红色旗帜鲜艳夺目,照片定格了青春与乡土的相遇。
站在村委门前,回望一天的历程,高岩村的一草一木、村民的一言一笑,都已深刻印在团队成员心中。此次劳动实践,不仅让乡村环境焕新,更让服务乡村的理念在实践中升华——青春力量,可化作清扫的扫帚、采摘的双手、备餐的热情,融入乡村发展的脉络。
延续热忱,以行践诺,不负使命未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医心为民,黔韵筑乡”、“医心为民,沐阳织梦”实践团队,将把高岩村之行的感悟与力量,融入更多实践。无论是乡村服务、医疗帮扶,还是公益行动,都将以此次劳动为起点,延续热忱,用专业知识与青春活力,践行使命,让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在更多土地上闪光,书写属于新时代职院青年的担当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