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健一行来我校考察交流,团省委统战部部长聂蔚琳、团市委书记王颖参加考察。双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低碳技术研发、数字生态国际创新基地(Climatex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工作深入座谈。
考察组一行先后走访了中兽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山地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及智慧植物工厂等地。在中兽药研究中心,刘泽畅博士详细介绍了依托武陵山区特色药材开展的低碳种植技术研发成果;在智慧植物工厂,朱锋钊教授展示了学校在立体种植、节水灌溉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特别是利用AI技术调控温光水肥实现碳减排的具体成效。
座谈会上,团省委统战部部长聂蔚琳介绍了考察组来访背景与合作愿景。她表示,此次交流是在2025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框架下落实“青年参与生态建设”主题的具体行动,旨在推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领域的高端智库资源与贵州地方院校的实践优势深度融合。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数字生态国际创新基地”项目将探索“研究+实践+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地方高校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小而美”合作样本。
党委副书记、院长项光亚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与特色优势。他说,作为以优秀等次完成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的高职院校及新晋职业本科院校,学校深耕山地农业、中兽药等领域,近年来在低碳农业、生态康养等方面成果显著,尤其在利用本地植物资源探索甲烷减排等课题上已有初步进展。希望双方进一步强化合作,共同为我省生态文明发展贡献力量。
张健对铜仁职大的办学成绩与实践成果表示肯定,并介绍了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基本情况。他说,该院作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智库,在全球气候治理、能源转型等领域成果丰硕,其发起的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已联合牛津、剑桥等全球顶尖高校,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人才。他表示,铜仁职大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在喀斯特地貌生态保护、山地农业低碳发展等领域实践经验丰富,双方可通过联合实训、课题攻关等形式开展深入合作。
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具体合作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并初步达成了合作共识。一是共建“数字生态国际创新实践基地”,依托清华智库资源与铜仁职大实训平台,开展低碳农业、生态保护等领域项目研发;二是联合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开设“双碳”相关微专业,推进师生互访与科研合作;三是共同打造 “生态价值转化”示范项目,利用梵净山生态资源开发科普课程与文旅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项光亚表示,我校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积极对接清华大学优质资源,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贡献职教力量。